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党建实践——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来源:http://www.zhenxinshe.com/page94?article_id=4&brd=1 | 作者:真信社主人 | 发布时间: 2020-03-03 | 54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6年3月)

  利津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069个,其中党(工)委24个、党总支15个、基层党支部1030个;共有党员19905名,其中,农村党员10510名,在岗职工党员6069名,女党员3485名。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抓几件撬动全局的工作”,从解决根本性、紧迫性问题入手,确立了“三条线九个点”的总体思路,开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大药方”,坚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确保把最基本、最基础、最基层的问题解决好,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紧紧抓住农民群众工作这条线,全力实现和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为重点,听民声、启民智、促民富,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倾听群众呼声。我们把倾听群众呼声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工作力量向基层充实,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真正在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工作中,一是坚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通过铺下身子、调查研究,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又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县委明确要求常委每人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村和1个企业,每年至少拿出2个月时间到基层调研,县委杜振波书记率先垂范,全县所有村基本走访了一遍,通过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座谈、实地查看村庄发展,当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为全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扎实开展县级干部定点接访、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等活动,带着问题到基层,带着感情深入田间地头,真正在察民情、解民忧的具体实践中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二是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在全县部署开展了党员干部“联户帮困”工作,全县51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县乡两级共有4797名党员干部参与“联户帮困”工作,与9086户困难家庭建立直接联系,围绕生活保障、生产经营、司法维权等方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015年“七一”前,开展了“下基层、接地气、强党性”活动,县直582名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1个村、社区、企业、学校或医院,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一对一”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班子运行、党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全程参加所联系点专题组织生活会。先后走访基层党员群众8700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300余条,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160余个。三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已连续29年开展下派帮扶工作,为助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按照省里的部署安排,又开展了选派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市里选派到我县64名“第一书记”,我县选派到基层100名“第一书记”,在村级脱贫帮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继承以往下派好的经验基础上,县直第九批下派帮扶工作探索实现转型升级。78个县直部门单位采取联合驻村、联系帮扶形式,集中帮扶43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内容突出党建、产业、民生,加大生产类设施投入考核比重,特别将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纳入“一票否决”项,激发了下派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帮扶工作组已确定实施帮扶项目和惠民实事352项,已协调投入帮扶资金4562.07万元,其中生产类帮扶投入2417.89万元,占总投入的52%。累计实施村集体增收项目3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248.5万元。

  (二)提升农民素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把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作为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平台,立足求真求实,积极探索路子,不断完善机制,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新型农民培训效果。在工作思路上,确立了“加快三个进程、推行四个现场、涵盖五大领域”的总体思路。加快“三个进程”,就是加快推进农民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行“四个现场”,就是推行现场讲授、现场解答、现场示范、现场实践教学方式;涵盖“五大领域”,即培训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五大领域。在领导体制上,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综合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新型农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在乡镇(街道)设立分校,在工作区设立培训部,为每个村配备培训辅导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运行机制上,坚持“条块联动、各负其责”,“条”是指县直部门单位发挥师资优势,立足部门职能,主动开展培训活动,解决培训师资整合难、载体少的问题。“块”是指乡镇(街道)发挥组织优势,搭建教学平台,解决学员组织难、培训无平台的问题。在培训模式上,创新实施了“点对点”+模块化+高层次的组合式培训模式。“点对点”培训重点围绕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由讲师上门一对一、面对面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752期,带动辐射450余个村。模块化培训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及全市三大专项行动(城市公共安全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提升),设计了公共安全、乡村文明、生态环境、公共文化、家庭教育、卫生健康、社区建设、普法知识、务工知识、党员冬训等10个模块,并细分为78个子模块,定期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2500余期、培训7万余人次。高层次培训重点面向村班子负责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中小企业负责人、种养殖大户及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经营者等群体。截至目前,共开展64期、培训2900余人次。通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我们找到了一条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探索了一条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搭建了一个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平台。我们将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必将对农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扶持农民创业。创业是发展之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始终将扶持农民创业作为富民惠民工作的重要抓手,多渠道引导和扶持农民创业。一是加大创业政策信息宣传力度。依托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等形式建立创业信息平台,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积极为农民群众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全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拨款1000万元,并入全市新型农民创业基金,通过贴息或担保形式,扶持农民创业。2013年以来,全县共有2933户农户申报创业基金,已复核通过2279户,获得贷款1.98亿元,扶持新上项目419个。三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导、扶持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大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全县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87家,社员发展到1.78万人,带动4.24万农户。

  二、紧紧抓住党员队伍建设这条线,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发展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等关键环节,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提升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创新工作机制,严把党员“入口”。一是创新“三步公选、民主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新机制。针对发展党员“少数人说了算、少数人有机会”的突出问题,我们从2013年创新实行了“三步公选、民主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新机制。第一步,培训测评。定期以党(工)委为单位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对有入党意愿的群众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全县统一组织入党申请人党的基本知识测评并进行量化,督促其加深对党的理解,确保党的教育在先、思想上入党在先。第二步,陈述推荐。以支部为单位召开由全体党员和随机抽取的群众代表参加的陈述推荐会议,由党(工)委派人主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到会监督,现场随机抽取并电话联系群众代表参会。会上,入党申请人逐一陈述个人基本情况、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和今后打算等,并就服务群众作出庄严承诺。参会党员和群众代表根据入党申请人表现,进行无记名投票,现场唱票计票。第三步,组织考察。注重发挥上级党委把关作用,成立考察组,在入党申请人所在单位,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群众代表,通过“面对面”走访,重点了解入党申请人的道德品质、素质能力、邻里关系、入党动机等情况,并书面征求公安、计生、信访、综治等执法执纪部门意见,审查入党申请人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不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综合以上三个方面,量化每名入党申请人综合得分,党(工)委参照上年度发展党员数量,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人选。经县委组织部审查把关后,并反馈党支部公示无异议后,纳入全县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台账。新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真正把发展党员决定权交给了党员群众,从根本上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群众认可度,探索出了一条从源头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新途径。“三步公选、民主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自2013年至今,共启动了10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程序全县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165名,其中,农村入党积极分子622名。与以前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相比,35岁以下人员比例提高了43个百分点,女性比例提高了17个百分点,高中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了45个百分点,致富能手比例提高了40个百分点,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素质能力明显提升。2014年以来发展的318名农村党员中,有297名是通过新机制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占到93%。我县这一做法被新华社《内参选编》、新华网、省委《今日信息》、《山东组工调研信息》予以刊登,并在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专题播出,被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在2015年8月份召开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书面交流。二是实施农民工城乡联动党员发展新机制。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农民工城乡联动党员发展新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工发展党员工作中信息不畅通、培养不到位、程序不规范、关系不理顺等问题。工作中,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为辅,实行城乡联建、城乡联培、城乡联议、城乡联管的“四联”工作机制,在启动发展党员程序时,采取双向推荐、双边考察、双重公示、上级党委备案的方式进行,实现了农民工信息共享、发展党员双向联动,有效打破了城乡“二元制”结构发展党员模式,切实保证了发展党员质量。

  (二)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党员素质。党性意识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前提。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弱化的突出问题,我们通过管理约束和教育引导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党员党性意识。工作中,一是注重强化党性观念。全面开展“三个一”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至少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党员大会、集中交纳一次党费、开展一次“党性锻炼日”活动,从履行最基本的党员义务入手,不断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和纪律意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印发了《关于党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引导广大党员踊跃参与乡村文明建设行动、村庄道路维护、照顾孤寡老人、矛盾纠纷调处、抗涝救灾、治安防范等义务活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从属感和责任感。二是设立党员助学基金。以“沐浴党恩、点燃青春”为理念,设立了党员助学基金。本着自愿原则,一次性向全县广大党员进行募捐,短短5天时间募集款项过百万元,存款利息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基金成立以来,分五批救助困难学生92人、发放党员助学金18.4万元。通过设立党员助学基金,引导广大党员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提升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三是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抓住庆祝我县全境解放70周年时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党史国史,设计建设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教育基地聘请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设计单位雅虹文化发展集团公司进行高标准设计,分为“江山如此多娇、百年魔怪舞蹁跹、一唱雄鸡天下白、敢教日月换新天”四个部分,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对比,揭示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同时,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革命先烈、老党员的英雄事迹和新时期的优秀党员典型,抢救保护了战争年代的军用物品、图片、书籍和音像资料等,并对全县农村健在的54名建国前老党员进行了专题采访,登记在册革命文物70余件,老照片200余张,形成了长达33小时的影像资料和系统的文字资料。展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共投资198万元,搭建起了红色教育平台。同时,我们于2015年1月开通了县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于7月开通了利津有线电视“党建频道”,将教育信息、工作动态随时送到党员身边,拓宽了党员教育渠道,推动了党员教育转型发展。四是开展党员轮训工作。坚持增强党性和提高素质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在全县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各个领域部署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设计了“六项规定动作”,即党组织书记上一次党课、组织一次创业先锋事迹报告会、组织一堂警示教育课、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一次党员民主评议、开展一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

  (三)搭建载体平台,发挥先锋作用。立足于解决“抓党建如何促发展”、“抓争创如何来推动”两大难题,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深入开展 “利津县创业先锋”评选活动,通过助推创业、带动创业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到目前,共评选了6批共55名“利津县创业先锋”。具体工作中,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科学方法,每批分“选树、推广、学习、培育”四个步骤组织实施,各批次活动环环相扣链条式推进,呈现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群众视角选树典型。我们注重发现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切实增强典型的可信性、可比性和可学性。分层次、分领域制定了创业先锋评选标准,本着“宁缺毋滥、审慎考察”的原则,严格按照基层党支部推荐、基层党(工)委审核、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考察等程序进行。二是坚持多种渠道宣传典型。我们注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和宣传媒体,采取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将每名创业先锋的事迹材料辑印成册,下发到全县所有基层党支部进行学习、交流;拍摄制作创业先锋事迹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进行滚动展播;在县政府网站开设创业先锋专栏;邀请上级新闻媒体深入一线进行体验式采访,在市、县报刊集中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使学习宣传活动在基层“热”起来、让党员干部群众“学”起来。三是坚持结合实际学习典型。典型推开后,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创业典型所在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切实找准创业先锋先进在哪里、优秀在哪里,让大家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围绕“对标定位,干事创业”主题,各基层党组织召开座谈交流会、征求意见会,广开言路,明确努力方向;广大党员对照先进典型、查找自身差距,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并建立“争先进位”工作台账。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把学习运用典型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提精神、学实质、见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四是坚持链式推进培育典型。区分不同领域、层面,多途径、多渠道重点培育一批各行各业、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新典型。在农村,重点培育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创业典型;在机关,重点培育政治素质高、服务质量优、奉献意识强的敬业典型;在社区,重点培育协调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奉献典型;在“两新”组织,重点培育党建意识强、党建基础好、党员作用发挥好的兴企典型。目前,全县已发现挖掘54名重点培育对象,建立了培育工作台账,为新典型产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评选“创业先锋”活动,打造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在全县上下弘扬了创业精神、增强了先锋意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活了动力。

  三、紧紧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条线,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级班子是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们把握村级班子建设工作重心,狠抓关键、对症下药,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突出问题。

  (一)解决好“人”的问题,全力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带好一个班子,对于富裕一个村、安定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至关重要。针对个别村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我们从2013年9月份就部署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治活动,2014年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又安排实施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逐步实现了后进村局面转变。工作中,一是落实责任抓后进。把后进村班子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下发了《关于建立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制度的通知》,由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帮助整顿转化。2014年,县委杜振波书记,率先垂范、轻车简从,先后4次到联系点陈庄镇中一村进行蹲点调研,指导开展了村党支部班子届中换届,并引导通过为民办实事提升了班子凝聚力。新班子带头捐款、带动群众捐款6.5万元,组织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生产沟渠配套等工作。2015年,又联系盐窝镇盐西村,先后3次到村调研,2次到村指导开展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帮助物色推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协调资金120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线路改造,扭转了后进局面。在领导带头抓的同时,抽调188名县乡机关干部组成52个督导组,直接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着力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真正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在“好人”中选“能人”。在有条件的村,结合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会,鼓励参会党员就自身履职愿望、村级管理、农村发展等进行公开演讲,组织与会人员进行无记名评议,并现场唱票计票,采取公开竞选机制,让群众选出自己满意的人选。为把“好人”中的“能人”找出来,机关干部深入老干部、老党员和有威信的群众家中走访了解,充分了解个人人品、工作能力、群众口碑。对于符合条件的,安排专人做工作,回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于村内确无合适人选的,选派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关系转至村党支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开展,并在工作中发现和培养村干部人选。三是抓好后备打基础。我们创新实施的“三步公选、民主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新机制,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年参加,也成为我们发现农村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的同时,及时把村内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优秀人员,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联系帮带、压担子等途径,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加快后备干部锻炼成长,为农村发展积蓄力量。

  (二)解决好“钱”的问题,全面保障村级班子正常运转。村集体收入“空壳”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因收入“空壳”导致的工作运转不畅、服务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好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提高农村党组织运转保障和服务能力,我们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于2012年下半年实施了村级集体收入“破壳”工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保障能力,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工作中,我们探索出了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6条增收路子:一是通过村集体自身挖潜实现增收。坚持因村制宜,引导各村探索通过土地开发、资产运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招商引资等方式,找准集体增收的项目源和增长点,推动村级经营性、持续性收入不断增加。二是借力下派帮扶实现增收。结合市县下派帮扶和选派“第一书记”,引导下派帮扶干部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资金帮扶、技术帮扶、产业帮扶等形式,帮助村里开挖鱼池、建设大棚或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增收。三是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增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紧紧抓住当前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机遇,引导各级普遍采取预留一定比例集体住宅、商铺等公用设施的办法,通过对外租赁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有条件的村通过集资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生产经营收入按比例留作村集体收入。五是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实现增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培育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牵头组建、分类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村组织通过收取租赁费、服务费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六是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实现增收。在大工程、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占地补偿、路域绿化苗木种植等形式,大幅增加集体收入,实现大面积“破壳”。实施“破壳”工程3年来,村级集体收入大幅提升,从2015年村集体收入情况来看,全县村级集体总收入达9721万元,集体收入过5万元的村46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90.04%,全部消除“空壳村”。通过实施村级集体收入“破壳”工程,大幅提升了村级集体收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赋予了村干部新的工作内容,还促成了如土元养殖、浅塘藕种植、花卉苗木繁育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产业。我县这一做法在《山东农村工作》予以推广。

  (三)解决好“事”的问题,全程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村级事务不透明、管理混乱是影响农村班子稳定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我们狠抓村级班子规范化管理,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力推行“两制三公开两坐班”制度,全面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两制”,即村级重大事务预告制、票决制。凡是涉及公益性设施建设、宅基地划拨、土地流转等村内重大事务,由村“两委”提前10天进行预告,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议案,经乡镇(街道)审核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或村民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三公开”,即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确定每月8日为“三务”定期公开日,10日为质询日,村干部坐班接受群众质询,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两坐班”,即乡镇(街道)工作区人员每天到中心村集中办公,进一步发挥好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村“两委”成员每周一集中办公,村党支部书记每周坐班不少于2天,处理村内事务,为群众代办事项,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同时,为加强对村级规范化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我们利用移动信息化手段,设计开发了“智慧党建”手机系统平台,为全县乡镇(街道)党务工作人员、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配备1部手机,利用现场拍照即时上传功能,我们通过电脑网络后台,实现对村级当前工作的即时监督。建立工作区坐班每天一督查支部书记坐班每周一督查,“三务”公开每月8日督查,遇到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随时督查制度。2014年4月份以来,共下发任务427次、上传照片12万张,对工作区中心村办公督查344次,对村党支部书记坐班督查66次,对“三务”公开情况督查17次,有效督促规范了村级各项制度落实。同时,“智慧党建”手机系统平台还可实现即时发布信息、下发通知公告等功能,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帮手。在通过“智慧党建”手机系统平台进行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定期到村进行实地督查,督查情况全县通报,县委杜振波书记先后3次在通报上作出重要批示。目前,各乡镇(街道)抓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为所辖村统一制作安装了“三务”公开栏,村干部对民主决策、事务公开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村内各项事务能够做到及时全面公开,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提升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我们围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些还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完善。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许多难点问题亟待破解,必须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使每个基层组织都建设好、发展好,不断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

认真推荐友情链接